【旅遊】你必須知道的幾個穆斯林國家旅遊禁忌
聰慧的大家鐵定知道每個地區都有他們不為外人道也的禁忌,有些習慣在A地可能代表神聖,到了B地可能變成不吉的。
舉例來說,日本的傳統婚禮,新娘會穿戴典雅的白色日式禮服,親朋好友也同樣大陣仗的穿著白色衣服走在新娘後面為其道賀。然而這樣的景色若搬到了台灣,相信大家馬上聯想的應該不是這種喜氣洋洋的婚禮。

▲紅通通的台灣婚禮現場
如果談到中東國家的旅遊禁忌,通常應該都會馬上想到「女生一定要圍頭巾」,但有些比較缺乏安全感的,甚至會沒來由地想到「如果不圍頭巾就會有生命危險(亂石砸死、性犯罪等)」。
其實會有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,畢竟人類在別人的地盤,面對自己不了解的事—尤其是禁忌—具有防衛心,腦裡產生許多最壞的打算,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。
但如果不去實地知道有哪些禁忌,只是妄想會受到的遭遇,那可能就是一件令人髮指的事情了。
其實在中東國家旅遊,你必須依照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不同,可以選擇要不要圍頭巾。比如在埃及這種比較開放的國家,並不會要求外國人一定要圍頭巾(畢竟當地人也有許多人沒有圍上),但如果在沙烏地阿拉伯,政府是有權力要求外國人圍上頭巾的。
其實與其要說禁忌,這種帶有「做了就會被懲罰」的詞彙,我們不如說是對他文化的「禮貌」。所以以下是我個人在中東時,從穆斯林聽到、或是朋友做過的事,來提醒大家在中東要記得的「禮貌」。
1、衣服不蔽體

▲長袖衣服示意圖
穆斯林社會相對於台灣比較保守。雖然女生到那邊旅遊不至於要圍頭巾(如同上面所說),但仍需注意盡量遮蔽手臂,下半身以「長裙」以及「不露身體曲線的長褲」的單品做搭配。男生雖然比較開放,可以直接穿著T-SHIRT及短褲,但仍要注意短褲必須遮住膝蓋(羞體),不可以大腿外露。
在台灣,許多人到了夏天到海邊玩水,仍不忘穿著衣服跟褲子,寧願要衣服黏在身上,褲子吸滿海水重的要死。我個人認為這種現象主因在於平常的衣服就是這樣穿,已經非常習慣,突然要我這樣在海邊衣不蔽體實在羞於見人。同理,穆斯林從小到大的社會就是這樣穿,已經習以為常,如果你硬嫌中東熱而穿上熱褲,不免有對地主挑釁之感。
P.S 曾聽說有一團肚皮舞團,一到金字塔,裡面的中國肚皮舞者立馬著裝肚皮舞衣,結果就被逮補了
2、模仿喚拜聲

▲喚拜塔
在中東一天會聽到五次喚拜聲,對於穆斯林來說,可以說是一個從「物質生活」中解套,前往「心靈生活」的片刻。穆斯林在這個時間為自己的心充電,再接再厲面對這個殘酷的生活。總之,這是一個非常神聖的一小片刻。
所以,千萬不要再喚拜聲響起的時候,以為自己幽默,也跟著喚拜聲喊起來。為什麼呢?很簡單,你能想像一個老外在行天宮用Go-Pro拍攝自己,模仿誦唸經文的師姐?
3、在大街上飲酒

▲切勿裝酷,在穆斯林國家的街上飲酒
即便在一些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,仍有不少商店販賣酒精飲品。但是並不代表你可以在公共場所霸氣地拉開瓶蓋,享受小麥味十足的啤酒。
在這樣的國家有個潛規則,「眼不見為淨」。如果你買了酒精飲品,商店會給你一個黑色塑膠袋,完全遮蔽裡面的內容物,沒有人看得到你買了什麼。不過你也不該因此以為天下太平,你必須馬上抵達非公共空間(比如你的飯店),或是Bar。只要你不是在公共場所飲下酒精飲料,那麼一切天下太平。
但倘若!你把大街當自己家,隨地坐在地上暢飲,甚至還在清真寺附近喝,那很抱歉,挑釁意味真的太十足,警察的確有權力把你逮補。試想像,你在素食餐廳用餐,結果某人自己帶便當不點餐就算了,還帶葷食便當。不免令人感到匪夷所思,教育不能等。
4、齋戒月白天進食

▲即使沒有齋戒,但身在穆斯林國家也要尊重當地文化
齋戒月是個神聖的月份,有能力的穆斯林應該在日出至日落時齋戒,藉此機會感受窮人的苦,稍微遠離物質生活,思考自己的人生,是一個意志力十足的考驗。
因此到穆斯林國家的旅行者,千千萬萬必須先知道是否會遇到齋戒月。除了在齋戒月很難在路上找到填飽肚子的中東美食,另一方面是在這樣的日子裡在街上吃東西真的很沒有禮貌。齋戒月對穆斯林來說是個神聖的日子,如果看到外人在街上直接吃起東西,似乎就感受到自己不被受到尊重。
不過旅人也不用擔心,只要在家中沒有人看到的地方,你就可以毫無顧慮的飲食。別忘了在日落之後,得以開始進食時,那才是享受食物的狂歡開始。